小麦赤霉病发病谨避五大误区
2020-04-26 来自: 河北信嘉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289
小麦赤霉真可怕,半截死穗就是它;要是防治不及时,四个穗子死掉三。
谷雨前后天气温和,雨水明显增多。各地小麦开始进入齐穗至扬花期,预计小麦赤霉病将呈大发生趋势。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,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。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,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,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。
小麦赤霉病有哪几种类型?

苗腐: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。先是芽变褐,然后根冠随之腐朽,轻者病苗黄瘦,重者死亡。
穗腐:小麦扬花时,衩在小穗和颖片上发作水浸状浅褐色斑,渐扩展至整个小穗,小穗枯黄。湿度大时,病斑处发作粉红色胶状霉层。后期其上发作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(病菌子囊壳)。用手接触,有突起感觉,不能抹去,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。
茎基腐:自麦苗出土至老练均可发作,麦株基部受害后变褐腐朽,致全株枯死。
秆腐:多发作在穗下一、二节,初在叶鞘上呈现水渍状褪绿斑,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。病情严峻时,形成病部以上枯黄,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。气候湿润时病部体现可见粉红色霉层。
总结近几年经验教训,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实践中要谨防五个误区。
1、不要只凭老经验办事
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,其发生流行与菌源量多少、小麦品种的抗性、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、田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有的农户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,只凭老经验办事,只注意天气是否下雨,而忽视田间湿度和品种抗病性两个影响因素,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害发生,但同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,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

2、不要错过追佳防治时间
众多资料介绍,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时期为“抽穗到扬花期”。有的农户用药不是过早,就是过晚,没有把握好追佳防治时期,虽然喷了药了,但效果很不理想。根据多年防治实践,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追佳时期,应在小麦齐穗到5%扬花时开始喷药为好。
抓追佳防治时期不要太死板,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:
抽穗期温度高,小麦边抽穗边扬花,齐穗期就可以喷药。
抽穗期温度低,日照少,小麦先抽穗后扬花,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。
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,赤霉病可能流行时,喷药宁早勿晚,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,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。
若喷内吸性好、持效期长的药剂,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。
3、选择农药要注意科学性
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几十种,选择时要注意科学性,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。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,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,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、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,阻止病害蔓延。
4、喷药要注意用水量
在保证亩用药量的前提下,亩用水量应在45~60升之间,配药时如能加入展透剂效果为好。
5、注意用药次数
在具体防治过程中,要根据菌源量多少,天气情况,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来确定防治遍数。发病轻的可以喷一遍药。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,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防治。头一次喷药后要及时检查效果,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喷第二次药。喷药后遇雨,要在雨后及时补喷。用药时,为了防止出现抗性,我们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,提高防控效果。
总之,就是一句话:今年小麦赤霉病,必须要防!并且要着重预防!
 
           
 
										 
										